找到相关内容1049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缘起论到解脱

    揭示诸法真实之相,是为了佛教修行者避免“邪观”建立“”服务的,因为体证诸法之真实之相,是佛教修行的核心内容,而从理论上懂得诸法真实之相,是体证诸法真实之相的一个重要基础或重要辅助。大乘佛教的般若宗,...对准的主要是婆罗门,但他们各自的思想,又有着很大的区别。当时的沙门宗派,除佛教外,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命派、顺世派、耆那教和不可知派。  命派对转回的解说极富特色。他们认为,个人灵魂在历经一切可能的...

    乔凤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91459098.html
  • 唐代寺院结构及其运作

    佛教中国化的历程〉,《世界宗教研究》37(198903),页2。  5 王俊中,〈五台山的“圣山化”与文殊菩萨道场的确立〉,《杂志》7(199812),87-113。  6 冉云华,〈玄奘大师与唐...,收入《大藏》卷二十四,页912-26。  2 《山右石刻丛编》,收入《石刻史料新编》第一辑第21册,台北:新文丰出版公司,1977。  3 《中阿含经》,收入《大藏》卷一,页421-809。  ...

    林韵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32559343.html
  • 《坛经》禅法解读

    吉藏《三论玄义》总结大乘见地为“不二”,可谓准确。不二,为《坛经》的核心思想,也是见性修行的诀窍。不二或无二,一般称“中道”,是用否定二元对立、二边偏见的方式描述真如、实相,或证得真如实相的诀窍为...生住灭、来去、一异等方法不同,是“用自真如性,以智慧观照”,《般若第二》载六祖云:  若起真般若观照,一刹那间,妄念俱灭,若识自性,一悟即至佛地。  此所谓智慧、真般若,非中、唯识等学以名言为...

    陈 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1659556.html
  • 佛教法师和当代心理学的对话(3)

    殊胜处是缘起法的般若智能,不是印度教上师那种梵我合一的神圣实在性。所以,解脱还是要靠观照能力的开发,不能靠神秘的解救方式。  可是一般人的心态还是渴望与神圣实体合一的宠爱感,那种观照我执的共修盟约...肃宗请南阳忠国师来考验他的功力。国师前两次设定的心念,看猴狲和看赛划船,都被他说中了。到第三次,国师空时,心如明镜,本迹两忘,大耳三藏的侦测功能马上当机,只好目瞪口呆。国师就劈面给他一巴掌说:「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3659969.html
  • 大乘菩萨入世性之研究 ——以六波罗蜜为论述范围

    2003年)。  蔡耀明着《欧美学界大乘佛教起源地之探讨及其论评》《佛学研究中心学报》三,1998年。  蔡耀明撰《般若波罗蜜多教学与严净佛土:内在建构之道的佛教进路论文集》(南投:出版社,2001年)...,出世与入世皆不离缘起法,出世与入世皆是佛教所关怀 ;大乘佛教承袭佛陀此一思想并进一步加以深刻发扬,提出生死即涅盘、出世入世不二的修行解脱法门。二、大乘菩萨之主要实践德目 "六波罗蜜"具世法出世法不...

    刘玉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5460102.html
  • 二谛与三性说之辨析

    凡夫的执着和二乘的执着有了共通处,用《唯识三十论》的话来说,这个过程就是“由假说我法,有种种相转”。与中派注意到世俗、倒世俗的区别一样,瑜珈行派也注意到了“假”的不同,窥基在《述记》中将之分为“有体...《大智度论》云:  一切法皆毕竟空,是毕竟空亦空。【大智度论卷三十一,大藏第二十五册】  在他人指责中执着空时,《中论》回答说:  汝谓我着空,而为我生过;汝今所说过,于空则无有   青目释曰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3460430.html
  • 《台州文化概论》——天台宗佛教哲学

    ,故名止;朗 然大净,呼之为。“即成”,“同归于寂”(《摩诃止观》卷三)。  智者大师还把止观学说概括为“五大”说:“囊括始终,冠戴初后,意缓难见,今撮为五: 谓 发大心,修大行,感大果,裂...理论上有建树的、开创天台宗局面 的是陈、隋间的智者大师,因为这个缘故,智者大师成了天宗的真正创始人。在佛教理论 上,智者大师采取了“六经注我”、“随义立名”等手法,从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 ,对印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2160542.html
  • 文人的好禅与习禅

    一澄,清水立现,诸佛度我,我亦度之。”“境因心寂,道与人随,杳然元默,湛入无为。性本非垢,云何净除。身心宴寂,大拯沦胥,内光无尽,万境同如。”这正是牛头禅绝观忘守、无得的禅思想,与《绝观论》等敦煌...前所未见的高度。李翱给从弟李辞的信中说:“汝勿信人号文章为一艺。夫所谓一艺者,乃时世所好之文,或有盛名于近代者是也。其能到古人者,则仁义之辞也,恶得以一艺而名之哉!……夫性于仁义者,未见其无文也;有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2660665.html
  • 天台禅法的特质——兼论《法华三昧忏仪》之修持

    不定二种止观,在趣入实相的“过程”(事修)上,与圆顿止观有所不同,但所缘之境与能之智,并无本质上的差异(前引文中云:“事虽差殊,同缘顿理”,又云:“当知此三,并依圆理”,指此意),因此三种根性之...可以总括地将整部忏法概分为四大部份来讨论,亦即:   坛外[49] 预行起忏专修前之准备;   坛内三业集福除罪等之事忏;   堂内[50] 如理一实相之理观;   随自意一心精进之圆顿止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2960669.html
  • 五台山的“圣山化”与文殊菩萨道场的确立

    五台山的“圣山化”与文殊菩萨道场的确立   王俊中  杂志第七期(1998.12.25)  pp.87-113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,经品中就列举出八个方向的圣山名称(4),这段记载为诸菩萨在人间化现 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 (1),慧皎,《(梁)高僧传》卷八,《大藏》五○,史传部二,p.379。  (2),...

    王俊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84160734.html